close

大家早安,又到了美好充滿希望的小週末 

昨天晚上是不是熬到凌晨打遊戲?早上是不是又吃了美味早餐店的培根蛋+奶茶呢?

日復一日,熬到了週末假期,就是期待睡更晚吃更油的放縱時光呀~

這樣真的母湯啊~~~~

來看看近日的警世大新聞,

 
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因宿疾復發

 

辭去首相大位,引發世界關注!!

 

據報導指出,安倍首相其實在國中時期就罹患"潰瘍性大腸炎"50多年來一直持續困擾他的健康與生活。

 

2007年他第一次接任首相才一年,就因此病而請辭,如今再度因同一宿疾而不得不中途放棄經國治世的夢想,實在令人唏噓,也可見這項棘手的疾病對患者而言有多麼大的影響。

 

潰瘍性大腸炎屬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,症狀為慢性、反覆性的腸道發炎。發病的原因可能與基因遺傳、免疫系統失調、腸道菌失衡、壓力或飲食等環境因素等交互作用而造成。

 

·人數逐年攀升 多青壯年發病

 

潰瘍性大腸炎配圖.jpg

 

隨著國人飲食西化,台灣人罹患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率正逐年攀升,尤其以男性的患者居多。

在台灣,平均每10萬人就約有12人被診斷出罹患潰瘍性大腸炎。 其症狀可能包括:便血、腹瀉並常常合併解出黏液或血液、腹痛、腹脹、腹部壓痛、常噁心、嘔吐合併發燒、食慾低落、體重減輕、貧血等。

這些症狀都會持續一段時間,因類似大腸激躁症、急性腸胃炎,所以診斷上容易混淆,需透過詢問病史、臨床表現、血液和糞便檢驗、影像檢查以大腸鏡檢查等,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大腸炎。

潰瘍性大腸炎有兩大好發期,通常是在20歲左右的青年時期,其次為40-60歲左右的中壯年期,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,且愈年輕的患者症狀會愈難治療。

 

·及早診治 定期大腸鏡追蹤

潰瘍性大腸炎若不及早就診治療,嚴重時可能導致腸出血、腸阻塞、腸穿孔等,少數患者甚至可能因病症惡化,需切除部分腸道。再者,患有潰瘍性大腸炎者,其演變為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許多,建議確診者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,追蹤腸道健康狀況。

醫師也表示,若能及早控制腸道發炎的症狀,多數患者的生活品質都可以大幅提升,與常人無異,所以及早檢查、配合治療、定期大腸鏡追蹤是十分重要的。

 

·避免刺激性食物 培養良好作息

日常生活中,因患者腸道較敏感,請減少過於辛辣、刺激、油膩或易引起脹氣的食物,多喝開水,攝取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,幫助腸黏膜修復。

因為病情也可能受生活作息、免疫系統及壓力影響,建議患者要注意情緒放鬆、避免熬夜或過於勞累等,最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,對症狀改善都有幫助。

IMG_3786s.jpg

腸保安心輝雄挺你

 

·文章出處:https://care-u.com.tw/news_content_1696

·延伸閱讀:

你的腸子打結了嗎?-生活忙碌壓力大 4/5民眾腸道很糾結

連13年發生率榜首 切莫忽視大腸內的沉默殺手

漫威英雄大腸癌驟逝 定期大腸鏡檢查 揪出早期病變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腸腸胃胃很有事 的頭像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
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
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