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肝膽腸胃愛健康 (1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胃脹氣用圖1040.jpg

工作繁忙的許小姐,三餐幾乎都是外食,午餐更常常待在辦公室一邊處理公事,一邊吃便當,近幾個月來,每次飯後總是覺得胃脹得很難受,一直打嗝甚至有反胃感,過一段時間才會減緩。她不懂,明明自己吃得不多,為什麼會有胃脹氣的情況?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胃脹氣的問題呢?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容易喝醉-是肝不好嗎1040.jpg

最近適逢尾牙與春酒舉辦的旺季,緊接著過年春節將至,與家人朋友團圓聚餐的頻率勢必大增,許多民眾再歡聚、享用美食之餘,免不了來些美酒助興。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腹痛用圖1040.jpg

腹部是橫隔膜以下與盆骨以上的區域,這樣的範圍內包含了很多器官,包括消化系統、泌尿系統、生殖系統,所以腹痛不見得一定是腸胃問題,也可能是由其他器官引發。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hutterstock_343966427s 730x428 logo.jpg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ixta_46606389_sw.jpg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21578645-1040x10402.jpg

打開電視,時不時可看到各種因生活忙碌、抬重物、飆高音導致逆流性食道炎的廣告,胃食道逆流儼然已成為新的國民病。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又到了美好的小週末,從早上開始就在想晚上要去哪兒大快朵頤,對小荷包放肆呢?

在享受美好週末的同時,小編來跟大家科普一下下,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ixta_20886157_ss.jpg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飾演漫威英雄而名聞全球的「黑豹」-查德維克博斯曼力抗大腸癌數年,日前仍不敵病魔,於 43 歲事業正起飛時英年早逝。他驟然病逝的消息,讓全球影迷震驚不已。大腸癌已連續 12 年蟬聯國人癌症罹患率最高的榜首,包括台灣綜藝天王豬哥亮、賀一航都是因大腸癌病逝。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家早安,又到了美好充滿希望的小週末 

昨天晚上是不是熬到凌晨打遊戲?早上是不是又吃了美味早餐店的培根蛋+奶茶呢?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ixta_79037214_s.jpg

 68 歲的王伯伯退休後因還有房貸、投資等經濟壓力,生活仍十分忙碌。去年因持續腹脹不適,到住家附近的醫院做過大腸鏡檢查,當時沒發現異常。然而不適症狀依然持續,深感不安的他後來在朋友介紹下,又改到輝雄診所接受「無痛全大腸鏡」檢查,這次竟在上行結腸處發現癌變。由於王伯伯腸道嚴重彎曲,以致之前的大腸鏡檢查可能不夠徹底,才遺漏病灶。所幸經過妥善治療,王伯伯目前恢復狀況不錯。

 輝雄診所院長劉輝雄醫師表示,生理上有所謂的「腦腸迴路」,意即大腦與大腸機能有極密切的關係。尤其中高齡族群腸因歷經滄桑、家庭因素、職場際遇等引發情緒、心理壓力,常常有腸道緊縮過彎的情形。

 輝雄診所曾針對院內60歲以上的大腸鏡受檢者進行分析,發現超過七成有腸道過彎、緊縮問題,加上高齡者腸粘膜脆弱,大腸鏡檢查時腸道受傷或誤判的機率相對較高。有的民眾甚至腸道嚴重彎曲到大腸鏡管已全部進入腸道,卻只檢查到腸道的一半,此類狀況就須仰賴醫師豐富的經驗和專業,才能完成全大腸鏡檢查,避免遺漏潛藏深處的腸癌病變。

 針對過度緊縮彎曲的大腸鏡檢查,除了醫師的技術純熟度與經驗外,術前的清腸準備工作也是檢查成功與否的關鍵。劉輝雄院長說,檢查前腸道如未清乾淨,很可能造成大腸鏡位置錯判(只檢查到一半)或病灶被遮蔽。因此,清腸過程最好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指導與執行,少數患者甚至需提前開立改善腸蠕動及排便的藥物,幫助清腸、協助腸道放鬆。

 輝雄診所每日限定檢查人數,落實到院清腸,讓受檢者能安心在專業醫護人員陪同下確定清腸徹底後,再施行大腸鏡,並透過NBI(窄頻電子染色攝影)加放大百倍內視鏡,立即判定瘜肉是否癌化或有癌化可能,有風險的瘜肉當場進行內視鏡切除。

 現代人普遍生活步調快、工作壓力大,腸道緊縮過彎的情況越來越普遍,為了不讓糾結的腸道成為藏匿病灶的溫床,完整而精確的大腸鏡檢查,每個關鍵環節都不容疏忽。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幽門桿菌絆腳石.png 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衛福部2014年最新統計,肝癌持續蟬連10大癌症死因第二名;國人每年仍有13,000人死於肝病,約占總死亡人數的8%,比腦中風、糖尿病、事故傷害等都來得高,護肝已是健康身體的重要關鍵。
 
輝雄診所副院長徐美玉表示,肝臟是人體中最錯綜複雜的器官,除了能量(肝糖)儲存、製造膽汁、外,還可以排除多種代謝後所產生的毒素。肝細胞若遭受外來的(病毒、酒、藥物)破壞就會造成肝細胞損傷致肝發炎。
 
在台灣,病毒是引起肝炎最常見的原因,目前已被發現的肝炎病毒有A、B、C、D、E型等。其中,A型通常會突然發燒,倦怠不適、食慾不振、嘔吐及腹部不舒服。A型病毒雖不會導致慢性肝炎,但會引起急性或猛爆性肝炎。
 
目前臨床發現,國人以罹患B型、C型肝炎的患者最多。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有胎兒在生產時受到帶原者母親將血液、體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;或是因輸血、打針、穿耳洞、性行為等過程,將B肝病毒進入人體。C型肝炎在台灣地區成人的感染率約4%,感染途徑和B肝一樣,很多人感染之後發生症狀不一。感染B型、C型肝炎病毒通常症狀會從急性肝炎→ 猛爆性肝炎→ 慢性肝炎→ 肝硬化→ 肝癌。
 
營養師提到,肝發炎通常與民眾飲食習慣、喝酒、工作壓力等有關,一開始通常無症狀,但有些人會有厭食、噁心、嘔吐、腹部不適,甚至關節痛、黃疸、輕微發燒等;若置之不理通常會從肝發炎到肝硬化,若更嚴重就會致肝癌。若已檢出為肝炎病毒帶原者,建議定期檢查或追蹤,檢查時需做肝功能、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,才能萬無一失,給肝臟安心的保障。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文章標籤

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