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在幼年期開始累積「骨質」,在25歲將達到尖峰,骨密度最高,但在35歲後約以每年0.3%到0.5%的速率流失。女性更年期後,更會以每年35%到5%的速率流失,因此婦女停經後常有骨質疏鬆的問題。
除了老化因素外,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、賀爾蒙分泌不平衡,或腸胃吸收不良性疾病、類風溼性關節炎、長期服用類固醇、甲狀腺素等藥物,也可能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。此外,缺乏運動、營養補充不均衡、日曬不足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骨質流失的重要原因。
當骨質疏鬆嚴重到一個程度時,患者可能一跌倒或碰撞,甚至打個噴嚏就骨折。醫師指出,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,最常見的兩個部位分別是脊椎和髖骨:
◎脊椎:
脊椎骨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,一旦骨質疏鬆,脊椎就會像海綿般被壓扁,形成壓迫性骨折,症狀包括身高變矮、莫名腰酸背痛、駝背等。此外,常有骨質疏鬆者在搬重物或不小心跌倒時椎體骨折,必須長期休養治療、配戴腰背支撐架,嚴重者甚至行動不良、臥床失能。
◎髖骨:
台灣髖關節骨折案例每年高達2萬之多,發生率為亞洲之冠,且老年人髖關節骨折最容易衍生嚴重的併發症,包括患者長期臥床、活動力降低可能引發血栓、肺炎、褥瘡感染等併發症。
排除老化、疾病或藥物相關因素後,現代人骨質流失的重要原因大多與營養攝取夠不均衡、運動量不夠、缺乏日晒有關。建議積極從生活及飲食中著手,多運動並補充必需營養素。
◎飲食建議:
1. 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:每日飲食中建議鈣質攝取量約為1000毫克,高鈣食材包括:牛奶、乳製品、甘藍菜、綠花椰菜、綠色葉菜、豆干、花生、胡桃、葵花子、黑芝麻、蝦皮、羊奶粉、髪菜、昆布、小魚乾、麥片等。
2. 少喝濃茶、咖啡及碳酸飲料。
3. 避免抽菸,以免尼古丁破壞骨質再生。
4. 飲用茶或咖啡時可加入鮮奶代替奶精,以增加鈣質的攝取。
5. 適量補充鈣質生成或維持骨骼強度必需的營養素,包括維生素D、維生素K、鎂、乳糖等。
除了飲食、運動保健外,經醫師評估可透過藥物治療。本院引進專為治療骨質疏鬆的類保骨素治療藥劑,為非化學合成的人類蛋白質藥物,經醫師診斷若有需要治療的話,採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,約幾秒鐘就能完成治療,有助調控蝕骨細胞,防止骨質的流失、增加骨骼細微結構、增加骨頭強度。
醫師提醒: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的疾病,尤其脊椎與髖骨等重點部位的骨質,最好定期進行骨密檢查。若發現有骨質疏鬆症,請積極諮詢醫師與營養師建議,採取更積極治療方法改善,並預防骨折發生。
·了解更多:
骨質密度檢查:雙能量 DXA 大腰椎骨掃描(健康檢查>加選項目>其他檢測)
·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