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ixta_46606389_sw.jpg

 

8年來力抗大腸直腸癌的生命鬥士余苑綺,21日遺憾傳出過世消息,讓許多民眾痛心遺憾不已。醫師指出,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國人癌症罹患率最高的榜首,發生率不斷攀升,為世界之冠,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傾向。

 

由於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,若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,很難早期發現。據統計,有高達20%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一被檢查出罹癌時就已中晚期,錯失寶貴的最佳治療期;而較年輕的患者確診時,更有高達70%已第三、四期。

 

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包括:

 

1.家族遺傳

 如果家族中有一等親曾罹患大腸直腸癌,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比其他人多2~3倍。若二等親或是三等親有相關病史,罹患風險也比較高。建議有家族病史的民眾,每年定期安排大腸鏡檢查。

 

2.飲食及生活習慣

導致大腸癌的原因中,遺傳因素大約佔10%,其他90%都來自個人的生活習慣與生活環境。例如常吃油炸燒烤飲食、嗜喝甜飲料、不吃蔬果、缺乏運動,或者作息不正常、抽菸喝酒等,都是國人大腸癌增多,且罹患年齡不斷下探的原因。

 

3.體重超標

臨床研究統計亦發現,體重超標的人不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比別人高1~2倍,且患者預後也會比較差。建議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(BMI)應維持在18.524之間,成年男性腰圍至少要低於90公分;女性腰圍要低於80公分,才是健康的標準數值。

 

4.心理及生活壓力大

壓力對內分泌平衡影響很大,還會使體內自由基增加,導致DNA和免疫功能受損。而大腸對神經壓力極為敏感,容易引發腸躁症、腹瀉、腹脹、便秘等問題,這等於一直對腸道產生刺激,增加瘜肉生成甚至癌變的機會。所謂「病由心生」,平時可多培養:唱歌、聽音樂、冥想、運動等有助於紓壓的方式,以適度排解內心壓力。

 

僥倖心態不能有 定期檢查不可少

 

目前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方式包括糞便潛血檢查、全大腸內視鏡、血液腫瘤標記(CEA)癌胚胎抗原等。其中又以完整的大腸內視鏡檢查最為精確,能直接進入腸道內早期發現微小病變及瘜肉,並予以切除。

 

醫師提醒:大腸直腸癌初期往往無明顯症狀,更有許多人抱著僥倖心態,總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霉,等症狀出現時才就醫,大多已晚期。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,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相關檢查,早期發現,治癒率可高達九成以上!

 

在預防大腸直腸癌方面,平常的生活習慣影響很大,少吃高油、高糖、紅肉及加工食品;多吃全穀類、蔬菜、新鮮水果;積極控制體重規律運動,都有助遠離大腸直腸癌威脅。

 

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、連續腹瀉或便秘、糞便內有血或形狀較以前細窄、排便無法解乾淨或長時間腹痛等症狀時,應及早就醫檢查,釐清原因,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腸腸胃胃很有事 的頭像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
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

    腸腸胃胃很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